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

早期二維語意論-卡普蘭(Kaplan)

卡普蘭(Kaplan):特徵(character)和內容(content)
  
也許最為人所知的二維進路是卡普蘭對索引詞(indexical)特徵和內容的分析。根據卡普蘭(Kaplan 1979, 1989),他的工作部分奠基於Kamp(1971)和Vlach(1973)的時態邏輯-分析‘現在(now)’的用法。卡普蘭把他的分析應用到像‘我’、‘這裡’、‘現在’這些索引詞,以及‘這個’和‘那個’這些指示詞(demonstrative)上。
  對卡普蘭而言,第一維度的“世界"是說話的脈絡:在一個世界裡,它可以被視為至少牽涉到去明確化說話者、說話的時間和地點。第二維度的“世界"是判值的境況:這些是平常的可能世界,一句話的真假在這其中被判斷。考量以下的表達句:

(1) 我現在很餓

根據卡普蘭的分析,當這句話被小明在時間t1被說出時,它表達的命題為真若且唯若小明在時間t1很餓。我們可以說「小明在時間t1很餓」這個命題,表示了那個說話的內容。這內容很自然地被表徵為一個內涵,即,所有在而且只有在小明時間t1很餓的世界(第二維度)裡為真。而在不同的脈絡下,如小王在t2講了同樣的話,則會有不同的內容。
  一句表達的特徵是脈絡到內容的函數,從一個說話的脈絡映射到那個脈絡下表達的內容(若內容又可被視為函數,則特徵會是一種二維函數)。所以‘我現在很餓’的特徵會從第一個脈絡映射到小明在時間t1很餓這個命題,而從第二個脈絡映射到小王在時間t2很餓這個命題。把這樣的想法加以擴展到索引詞,我們可以說‘我’的特徵從第一個脈絡映射到小明,從第二個脈絡映射到小王;更一般地說,從任何脈絡映射到說話者。
  在卡普蘭的分析下,索引詞和指示詞的特徵反映出它們的認知含義。舉例來說,‘我現在在這裡’的命題內容只在有些世界裡為真,但它的特徵會給出一個在所有說話脈絡下都為真的內容。Chalmers說卡普蘭並沒有去“對角化"特徵為內涵,但這是很容易做到的。若真的這樣做,則‘我現在在這裡’會關聯到一個必然真的對角線內涵。所以似乎是特徵而不是內容,能反映出這句子為先驗知識這件事實。類似地,一個被說出而為真的表達句‘這個東西是那個東西’是有認知含義的,‘這個’和‘那個’會指涉到相同的東西,但它們的特徵會不同。所以,至少在以上的論域裡,特徵表現得有點像Frege的意含。
  然而,這樣的分析無法擴展到其它的表達句。例如:卡普蘭主張名字在任何脈絡裡會指涉相同的個體。在這個觀點下,有共同外延的名字像‘孔明’和‘諸葛亮’會有相同的特徵,那‘孔明是諸葛亮’這樣的等同句將會在所有的脈絡給出同樣的真命題,即使這樣的等同似乎是後驗而有認知含義的。類似的情形也適用到像‘水’這樣的自然類詞項,這樣看來,卡普蘭的分析只適用在脈絡依靠的表達,而無法適用於名字和自然類這種和脈絡無關的詞項。

2 則留言:

  1. 我不知道把character翻成「特徵」好不好,這需要再多跟一些人討論。

    這樣來整理paper好像是很不錯的方式,很耗時間,但理解得更好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請問可以用在更簡單的方式來解釋什麼是 Demonstratives, Indexicals and Pure Indexicals by Kaplan嗎?可以舉一些範例嗎?謝謝

    回覆刪除